南湖堤的兴废
对于在黄石生活时间较长的人来说,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南湖堤,是一道难忘的记忆,这条长堤曾经横亘蜿蜒在磁湖东岸,南起黄石三中,北抵华新水泥厂围墙,全长2175米。粘性均质土堤,面宽7米,堤顶高23.2~23.5米。历经风雨沧桑,保卫着黄石城市中心众多工厂、企业以及数十万居民的安全。上世纪末,南湖堤撤除,在新的世纪到来时,一道绿草茵茵、花团锦簇、景点错落的市区绿化带展现在市民眼前,成为人们锻炼、休闲的好去处。
1953年1月,市政府建设科委托湖北省建筑工程局勘测规划南湖堤,选定堤址为南起八卦嘴,北抵牛尾巴,长2355米,设计堤顶高22.0米,但未实施。1954年5月,黄石地区降水量达524.8毫米,张家湖水位超过历年最高记录。24日,市筑堤抢险指挥部成立,决定即刻兴工修筑由操车场至华新大食堂的黄枫堤。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,3800人奋战半个月完成了一期工程,但在特大暴雨的6月25日,在建的黄枫堤决口。8月12~23日,张家湖渍水位涨至23.11米,市区被淹面积18.2平方公里。
1954年11月,市政府在《黄石市规划总体设计说明书》中提出“拟在张家湖东筑一条防湖水上涨之防湖大堤,该堤标高至少为23.0米”,“且可利用堤身作为公路铁路之路基,且可布置成一优美林荫大道”。为此,市政府建设科测绘组冒着风雪严寒,趟过几道冰雪覆盖荷枯泥深的湖汊,重新勘测设计南湖堤。该堤南起火车站,北抵华新水泥厂,全长2175米,面宽7米,堤顶高程23.5米,内外坡比1:2。1955年1月动工,当年5月31日竣工。共计完成土方36.09万立方米,投资44.38万元。与此同时,在南湖堤中心桩号1+83与胜阳港交汇处,兴建了南湖闸,为市中心防洪排涝枢纽工程,于1956年春季建成。其作用是枯水期开闸排除南湖渍水,汛期配合胜阳港泵站,在保证优先排除胜阳港地区渍水的前提下,控制南湖水位。大旱年,还可与胜阳港闸同时开闸,引长江水源抗旱和水产养殖。2000年,该闸同南湖堤一道被拆除,后移至儿童公园大门右侧重建,名为磁湖闸,为磁湖与长江唯一通道。
张家湖堤建成以后,控制62.19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积,为保护黄石城市中心的防洪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1988年3月30日,市地名委员会将南湖(张家湖)依照历史名称恢复为磁湖,南湖堤与主地名统一,更名为磁湖堤。现实中,人们对湖名的更改容易接受,而对磁湖堤还是习惯称为南湖堤。
1999年6月,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作出《关于改建南湖堤的决议》,会议认为改建南湖堤、拓宽湖滨中路、建设绿色长廊,对于扩大防洪范围,改善黄石城市形象和市容市貌,提高市民生活环境质量,具有重要意义。8月,市南湖堤改建工程指挥部成立。时任市长阮成发任指挥长,副市长胡菊萍、张嗣义任副指挥长,下设南湖堤改建办公室,市水利局局长董美和任办公室主任。1999年10月至2000年10月,南湖堤全部撤除,湖滨路扩宽50米。撤除后的堤基经城市统一规划建设,布置成湖滨景观绿化带。
南湖堤自1955年5月建成,至2000年10月撤除,历经近半个世纪,从未出现过溃口、漫堤之事故,确保了黄石城区的安全。如今,17年过去,这里建设成了一片景观带,当初南湖堤的模样在市民心中已模糊。
原载于《黄石日报》2017年11月9日第五版
链接:少时大冶的年味
作者:陈祖谋
编辑:卢岚